SSD / 固態硬碟
-
三星以980 PRO引領固態硬碟效能大躍進,打造遊戲與高階個人電腦應用最佳利器,980 PRO SSD為遊戲玩家與創意從業人員 開啟進階應用的無限可能
全球先進記憶儲存技術領導品牌三星電子,發表旗下首款消費級 PCIe 4.0 NVMe固態硬碟(SSD)-Samsung SSD 980 PRO(註一),目標族群鎖定渴望在高階PC、工作站與遊戲表現皆能發揮頂尖效能的專業人士和消費者。980 PRO共將推出250GB 、500GB、1TB多元容量選擇,建議售價分別為NT$2,919、NT$4,759以及NT$7,450(註二),即日起於三星商城、PChome 24h購物、momo購物網、Yahoo奇摩購物中心全台指定通路上市(註三)。詳情請造訪:https://www.samsung.com/tw/ssd/。 三星電子品牌儲存產品事業部行銷副總裁Mike Mang博士表示:「多年來,三星致力挑戰高速快閃記憶儲存解決方案的極限。新一代980 PRO SSD的問世,象徵三星不負消費者的期望,持續打造卓越產品的承諾。」 經優化設計的980 PRO,具備處理繁重作業的傑出效能,是處理4K和8K內容的消費者與從業人員,以及圖像密集型遊戲玩家的首選配備。所有關鍵零組件,包括客製Elpis控制器、V-NAND 和 DRAM,全由三星自家研發設計,以徹底發揮PCIe 4.0的龐大潛力。得益於此整合模式, 980 PRO的連續讀取和寫入速度分別達到每秒7,000 MB和5,000 MB,更擁有1,000K IOPS的隨機讀寫速度(註四),不僅較前一代PCIe 3.0 SSD速度快2倍,最高速度更是SATA SSD的 12.7倍(註五)。 除了效能大躍進,980 PRO亦配備出色的熱控制解決方案,以提升產品可靠性。目前的高性能 NVMe SSD大多仰賴外部散熱銅片以達到散熱效果,但980 PRO在控制器表面採用鎳塗層處理,並在SSD背面附有散熱器標記,以實現高效率的熱管理。上述的創新散熱功能,讓此款硬碟保有輕巧纖薄的 M.2外形規格,更透過三星的「動態散熱防護(Dynamic Thermal Guard)」技術,進一步確保固態硬碟溫度維持在最佳水準,避免長時間的效能波動。
-
擴充下一代Xbox遊戲主機硬碟代價不小!Seagate 1TB Xbox專用擴充卡價格意外流出
下一代遊戲主機Xbox Series X與S在,只是首發版本的主機只內建了1TB與512GB SSD,這樣的硬碟容量對於遊戲愛好者來說恐怕是略顯不足,而且可以預期的是,隨著次世代遊戲的畫質將在進一步提升,遊戲的體積也註定是要繼續增肥了。 面對緊繃的硬碟的空間,微軟在打造新世代Xbox主機的時候便,為主機設計獨立的專用外接擴充插槽,玩家只要購買專用的擴充卡,就能輕鬆的擴充遊戲主機的儲存空間,並且保有與內建特製的SSD相同儲存效率。 然而利用特規設計來達到一個看似便利、簡單的功能,玩家又要為此付出多少代價呢?有國外的網友發現有網路賣場不小心上架了Seagate的1TB Xbox專用儲存卡,從擷取的圖片中可以看到,該儲存卡的售價高達219.99美金!大約等於6,450台幣。 以目前的NVMe SSD的市場價格來看,Xbox專用儲存卡的價格逼近1TB 「PCIe 3.0」 SSD的兩倍,但與同容量的1TB 「PCIe 4.0」 SSD處於差不多相同的價格,只是考量到未來PCIe 4.0的SSD價格理論上會越來越便宜,同時微軟也在主打不占用硬碟空間的純雲端遊戲服務,售價219.99美金的擴充卡究竟值不值得購買,恐怕只有產品正式上市之後才能知道了。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1TB SSD不用三千元!SanDisk SSD Plus 1TB 2.5吋SATAIII固態硬碟只要2,688元
如果玩家喜歡大量下載圖片、影片,或是喜歡一邊玩遊戲一邊錄影與截圖,硬碟的空間絕對是多多益善,剛好SanDisk推出的SSD Plus 1TB SATAIII SSD目前特價只要2688元(原價3,488元),正是擴充電腦容量好時機! Sandisk SSD Plus 1TB SSD採用TLC顆粒,讀寫速度落在535 / 445 MB/s,整體的速度約是一般傳統HDD的20倍,做為平時資料儲存的硬碟相當合適,更高的讀取速度代表平時日常資料管理能夠減少等待顯示縮圖的時間,尋找檔案的時候更有效率;更高的寫入速度對於喜愛一邊玩遊戲一邊錄影的玩家,也能夠避免因為檔案儲存塞車,而讓整台電腦都出現卡頓的困擾,並且原廠還有提供3年保固,為硬碟的售後和品質提供保障。 由於在現階段,SATA III SSD與M.2 SSD在價格上相當接近,所以大多數玩家會優先選擇速度更快的M.2 SSD做為主硬碟,至於而用來做為資料儲存的硬碟,就可能會在大容量與速度之間做取捨了,不過現正特價的 SanDisk SSD Plus 1TB SATAIII SSD打破這樣的僵局,容量、速度不必選擇,玩家全部都能一次擁有!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實測開箱,Thunderbolt 3電競玩家與創作者專屬外接儲存航空母艦!
在資料量越來越大,傳輸速度也要求更快的今日,外接儲存裝置也必須跟著升級上來,以便符合當今的儲存需求。Seagate (希捷)早在CES 2020就確立了今年會推出新一代針對電競遊戲所打造的外接式儲存裝置(行動硬碟),以一次滿足玩家們對於頂尖效能、便利性及設計感的追求,協助遊戲玩家將潛力發揮到極致。 由於當今內建Thunderbolt 3介面的筆電或桌機越來越多,新一代Intel處理器也紛紛內建Thunderbolt 3功能,新的Tiger Lake筆電更直接內建Thunderbolt 4埠,以推升下世代高速傳輸介面新標準。正因為Thunderbolt 3同樣採用USB-C的共規標準,其高速傳輸的應用,不僅可以用來連接儲存裝置,更可用來當成USB Hub、網路連接,以及視訊輸出,甚至提供快充功能,因此越來越多輕省筆電(Ultrabook)紛紛導入這樣的介面,讓傳輸速度與擴充能力同時爆發! 看中Thunderbolt 3平台的應用越來越廣,Seagate也發表了全新的FireCuda Gaming Dock,以The Heart of Your Battle Station (戰鬥站台的核心)為主打特色,搶攻電競玩家與專業創作者市場。產品外型採用金屬霧面設計,搭配機身右處具備RGB電競燈效,並透過Thunderbolt 3高速傳輸埠為主要對外連接埠,除了內建4TB HDD之外,還提供1組空的M.2 SSD的插槽,讓您用來安裝上市售的任何一款M.2 2280 NVMe SSD (例如可選購FireCuda 510 NVMe SSD來擴充)來擴充容量來使用,成為個人高速的資料儲存儲存中心。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除了內建4TB HDD的超大容量,並可加裝SSD來提供超快存取速度之外,還具備多種連接埠,包括Thunderbolt 3埠 x2 (上行與下行各1)、Display 1.4視訊輸出埠、4組USB 3.2 Gen 2 (皆SS10規格)、1組USB 3.2充電埠、GbE RJ45網路埠、3.5mm耳麥埠、3.5mm音訊輸出埠等等,一台Dock即可一次滿足大容量儲存、超高速儲存、周邊擴充等多重需求。讓您的輕薄筆電得以完整釋放出所有的資料存取與周邊擴充能力! Seagate這款Gaming Dock採用金屬霧面外型設計,同樣具備電競光,最大的特色之一,就是裡面還提供1組空的M.2 SSD的插槽,讓您用來安裝上市售的任何一款M.2 2280 NVMe SSD,即可擴充容量,讓此Dock兼具4TB HDD的超大容量(可用於儲存大量的冷資料或備份資料),以及您選購之SSD的超快速度(用於儲存遊戲或經常使用到的熱資料)。一台Dock即可一次搞定大容量儲存、超高速儲存、周邊擴充等多重需求。 要是您的電腦沒有Thunderbolt 3埠,仍可透過USB Type-C的連接方式來連接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只是採用USB連接模式時,就只能存取內部的HDD裝置 (此時指示燈為綠色,由於USB協定的限制,此時M.2 SSD是無法存取的),因此想要發揮SSD + HDD雙儲存裝置的優勢,以及其他周邊擴充的優勢,建議連接Thunderbolt埠來發揮出此裝置的全部功能(透過Thunderbolt連接時,指示燈顯示藍色,表示已發揮出全部功能)。 身為一款電競周邊,內建RGB燈效幾乎已成標配,因此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也加入了RGB元素,在開機時就會發出RGB燈效。玩家亦可透過隨附的Seagate Toolkit來控制燈效與亮度,以展現個人風格。除此之外,Seagate Toolkit也具備備份或鏡像功能,可設定背景自動備份,或鏡像,讓存放在電腦C:槽的資料也能同步備份至Dock中,重要資料不遺失! 值得注意的是,玩家可以隨時更換SSD,但內建的4TB HDD是完整包住的,因此消費者沒辦法透過更換內部的HDD來提升容量 (硬要拆開就會失去保固)。Seagate表示其內建的4TB HDD,對於一般玩家來說其實以足夠,且其擁有3年保固,若日後有更多儲存需求,還是可以透過連接其他外接硬碟,或是擴充SSD容量來達成。要是玩家不在乎保固的話,也是可以日後添購更大容量HDD來更換的。以下就來深入了解內部的構造,讓讀者了解裡面的用料與配置內容。 接下來,就讓我們進行效能實測了!由於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可支援Thunderbolt 3來驅動HDD、SSD讀寫,也可以透過USB-C來驅動HDD讀寫。在測試時,使用USB-C或Thunderbolt 3來測試HDD的效能是幾乎一樣的。因此底下就以Thunderbolt 3介面的測試成績為主。 測試平台: ● 筆電:ASUS ZenBook UX425JA ● SSD:Seagate FireCuda 510 M.2 PCIe 3.0x4 1TB 值得說明的是,由於Windows 10 Build 1803以後版本,會自定把Thunderbolt 3的外接儲存裝置視為「可移除裝置」,也就是以一般可抽取式儲存裝置來看待(事實上也是如此啦!),因此在Windows的移除原則中,就會自動設定成「快速移除」的模式,這樣不會提供寫入快取的加速功能,讓使用者可以隨時拔除該儲存裝置,而不會讓資料受損。 雖然上述模式對於意外拔除裝置時的資料遺失風險較低,但相對讀寫效能就無法拉高,因此若玩家想享有更好的讀寫效能,就得在連接好Dock之後,分別進入HDD與SSD的讀寫原則頁面裡,手動切換成「寫入更好」的模式,然後啟用「寫入快取」,這樣就能啟用寫入快取功能。當然,這樣一來,要移除裝置時就得手動點選「安全移除裝置」,才能將未寫回裝置的資料趕緊寫回,以免不小心因為意外拔除裝置而造成資料遺失! 以下就來看看在「未開啟寫入快取」模式,與「開啟寫入快取」模式下的效能表現。 總之,Seagate這款FireCuda Gaming Dock,如同個人的資料航母,不僅內建高達4TB的大容量HDD以方便儲存大量資料,亦提供讓使用者自己加裝M.2 SSD,以便進行高速與即時資料存取需求。 透過Thunderbolt 3連接埠,玩家可以將需要高速傳輸的即時資料至SSD,或是將備份資料、冷資料丟入大肚量的HDD內,一機即可將玩家的各式遊戲程式、多媒體資料、創作作品等,以及現有電腦的所有資料,完整備份或同步存取完成,玩家的各式寶貴資料都能一次搞定,完善地儲存在這台Dock裡,以脫離資料不夠存放的夢魘。 Seagate FireCuda Gaming Dock提供3年有限保固,目前僅有提供內建4TB HDD容量,售價為新台幣14,900元。 廠商名稱:Seagate - 台灣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技術支援:02-2545-1305 →更多的【PCDIY! External SSD & HDD 外接式 固態硬碟 & 機械硬碟 / USB Flash Drive 隨身碟 / Memory Card 記憶卡 / Card Reader 讀卡機】: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HDD / 機械硬碟 / 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NAS / 網路儲存裝置】: →更多的【PCDIY! Camera / 相機 鏡頭 / 攝影機 / 行車記錄器 / 穿戴式攝影機 / 腳架雲台 / 三軸穩定器 / 攝錄影器材】:
-
DirectX的DirectStorage將移植到PC,讓遊戲可快速存取儲存裝置加速載入地圖
在中,提到了DirectX API中有個新的DirectStorage API,這個API原先在微軟發表下世代Xbox Series X遊戲機時有提到,如今微軟也將把此技術移植到PC平台。 有關於DirectStorage,隸屬於DirectX API裡面的一個元件。微軟表示這是一個全新的I/O系統,專門為遊戲應用所打造,以完全釋放出SSD的全部效能,以及硬體解壓縮能力,它是構成的軟體元件之一。 正由於現代化的遊戲地圖都很龐大,這些遊戲大多是在後台進行資料的背景載入與解壓縮,讓玩家在玩遊戲時能夠連續加載延伸出來的地圖,以便讓遊戲角色在「踏入」新的世界時能無縫接軌。而DirectStorage可以將這些I/O操作的CPU負載將低,從原先需要多核心來處理的狀況,縮到只要單核心的一小部份資源即可。這樣就可以讓資料的載入只耗用到一點點CPU的負載,讓CPU可以更多的資源去處理更多的遊戲場景、物理效果,或是遊戲內的角色(NPC)。 由於Xbox Series X加入了這個DirectStorage的機制,微軟表示也將計畫這個機制帶到Windows,可讓PC遊戲在載入大量連續性的地圖時,不再需要過場動畫那類的等待畫面,讓玩家可以如同在真實世界那樣在遊戲世界裡恣意遨遊,不用因為需要載入大量資料而讓玩家的思緒中斷! 雖說Windows和Xbox都是微軟的賣座產品,以遊戲應用來說,兩個都算是最佳的平台。前者擁有開放平台中最佳的軟硬體資源,賦予開發者最多資源來開發最佳的遊戲,而後者則是在Xbox遊戲主機生態圈建構出優化的遊戲,讓其發揮出最佳效能,以讓玩家能在單一平台上,獲得最佳遊玩體驗。 然大部分玩家應該都非常熟悉,Windows遊戲主要搭配鍵盤與滑鼠,在玩MOBA、RTS、FPS類型的遊戲時會有更好的操作與互動體驗,且幾乎絕大多數eSports比賽也都是以PC做為平台,至於Xbox遊戲主要搭配遙控器,必要時搭配其他體驗控制裝置,在玩動作類、體感類、FPS等類型遊戲時,會有更直覺的操控體驗,兩者也都有各自的玩家所擁戴,但也有兩者都擁有的粉絲。然而對最新技術而言,PC平台總是也因此,要是DirectStorage只有Xbox平台所獨占,那麼同一套遊戲來說,Xbox版本不一定會吸引只玩PC的玩家去體驗,反而會希望微軟趕快把該技術移植並應用在Windows PC上。 正因此,如同當初發表DirectX XII Ultimate時所承諾的那樣,微軟會把DirectStorage從Xbox Velocity Architecture平台,導入Windows平台。透過這個全新API,搭配新一代M.2 SSD的高速存取特性,就能讓遊戲開發人員以建立多組I/O Queue (指令列),其實就是將I/O存取變成平行化處理,這樣就可以縮短遊戲的載入時間,同時減少延遲,並提升遊戲的渲染速度。尤其新一代Xbox Series X遊戲開始逐漸加入硬體光追特效,Windows平台也可搭配RTX 20/30等顯示卡(以及即將發表的Big Navi家族顯示卡),來開啟光追特效,屆時更需要大量的磁碟存取,此時DirectStorage就可以派上用場。 微軟計劃2021年將推出DirectStorage API 的開發預覽版本,給遊戲開發商導入使用,目前也與合作夥伴一同攜手完成API的設計,還有建構相關的組件,以便在未來的遊戲中加入這個功能,包含應用於Xbox Series X遊戲機,以及Windows平台上。
-
Galaxy Z Fold2隆重登場:重塑未來型態,三星第三代摺疊行動裝置 結合卓越、前衛設計與精湛工藝,突破行動體驗疆界
三星電子今日隆重推出新世代嶄新摺疊行動裝置-Galaxy Z Fold2,以一系列進化且深具意義的創新,為追求領先技術的使用者帶來全新摺疊體驗。Galaxy Z Fold2搭載更大的封面螢幕及內頁螢幕,並結合堅固設計、精湛工藝,及直覺嶄新功能,完美因應日常生活的各式需求,打造獨樹一格的行動體驗。 三星電子總裁暨行動通訊事業部負責人盧泰文(TM Roh)博士表示:「邁向新世代行動裝置技術的旅程,充滿獨創與創新,我們細心聆聽使用者的意見回饋,確保對硬體進行深具意義的優化,並開發創新技術強化使用者體驗,最終創造出Samsung Galaxy Z Fold2。此外,三星進一步深化與Google和Microsoft等業界龍頭的夥伴關係,亦鞏固了我們重塑且重新定義行動裝置體驗的無限可能性。」 Galaxy Z Fold2結合前衛設計,與精銳工藝技術,是深受使用者信賴的日常夥伴。 - 更臻完善、沉浸式內容體驗(註一)-封面搭載6.2吋 O極限全螢幕,使用者無須頻繁開啟裝置,即可查看電子郵件、路線導航及觀賞喜愛的內容,提升整體實用性。展開時,映入眼簾的超霸氣7.6吋內頁螢幕,搭載極窄邊框、無瀏海設計的前置相機,以及120Hz畫面更新頻率,帶來流暢無比的捲動操作和遊戲體驗。為了使體驗更臻完善,Galaxy Z Fold2搭載高動態雙揚聲器,具備Galaxy裝置至今最卓越的動態音效、強化的環繞立體聲,帶來更清脆悅耳的音質。 - 堅固設計搭配精湛工藝-Galaxy Z Fold2經重新雕琢,以精益求精的設計工藝,展現卓越不凡的流線質感。內頁螢幕採用三星超薄可摺式玻璃(Ultra Thin Glass,UTG),增添高貴奢華感受,另以隱藏轉軸作為支撐後盾,無縫融入機身中,且借助凸輪結構(CAM) 設計,能以特定角度站立(註二),展現嶄新的Flex模式體驗。在機身與轉軸的間隙處,沿用Galaxy Z Flip首創的抗塵技術,以阻擋灰塵與小細塵入侵,Galaxy Z Fold2採用第三代的精緻化設計,因此刷毛結構的安置空間,比 Galaxy Z Flip更為狹小,為了達到相同保護水準,三星另開發全新抗塵技術,採用革命性纖細切割技術,不但改造纖維結構,亦能調整其密度。 - 依照個人風格量身訂製-對於期望展現獨特品味的消費者,三星提供可自行搭配 Galaxy Z Fold2專屬風格的線上工具,共有四種不同的隱藏轉軸顏色選擇:包含銀(Metallic Silver)、金(Metallic Gold)、紅(Metallic Red)和藍色(Metallic Blue)。現在,消費者可以打造與之獨特風格完美互補的Galaxy Z Fold2,為奢華設計增添個性化元素(註三)。 Galaxy Z Fold2提供獨特的行動體驗,將創新摺疊型態與精銳設計,推升至全新境界。結合「Flex模式」(註四)與「應用程式流暢切換(App Continuity)」(註五),跨越封面螢幕與內頁螢幕之間的界限,進一步擴大實用性。讓使用者依據個人喜好,從裝置的摺疊到展開狀態,以其嚮往及靈活的方式創造或瀏覽內容。 - 兼具靈活性與高效率,跟得上使用者的快速腳步-「Flex模式」讓內容捕捉與即時瀏覽,變得更加輕鬆容易。借助拍攝檢視模式(Capture View Mode)(註六),使用者再也不必跳出相機程式,即可透過下半部封面螢幕,瀏覽最近五次拍攝的照片或影片,並能透過上半部螢幕,即時預覽下一個拍攝畫面。此外,自動取景攝影(Auto Framing)(註七)功能,能讓用戶進一步發揮創意,不論是展現剛學的社交舞姿或炫耀廚藝,都能以Galaxy Z Fold2免手持的方式錄製影片,即使被拍攝者處於移動狀態,也能維持清晰對焦。 - 激發無限創意的一系列功能-融入掌鏡者與被拍攝主角觀點,重新想像內容創作的精彩度。透過雙螢幕預覽(Dual Preview),能同時使用內頁螢幕和封面螢幕,讓掌鏡者和主角都能即時掌握目前的拍攝畫面。此外,得益於Galaxy Z Fold2的靈活性,封面螢幕能發揮觀景窗作用,讓使用者以後置鏡頭進行高畫質自拍。 - 旗艦級相機功能-Galaxy Z Fold2相機亦搭載旗艦級的鏡頭與操控性。透過專業影片模式(註八)、一鍵拍錄(註九)、超清晰夜拍(Bright Night)(註十) 及夜間模式,Galaxy Z Fold2協助使用者以絕美畫質捕捉動人時刻。 借助全新的直覺互動方式,Galaxy Z Fold2結合新世代的行動生產力與領先的多工處理能力,以媲美平板尺寸的內頁螢幕,迎合使用者的工作型態,充分運用每一天。 - 無縫多工處理(Seamless Multitasking)-運用進化的「多重視窗功能」(註十一),以更輕鬆與靈活的方式操控螢幕配置。使用者可從相同的應用程式一次開啟多個檔案,用並列顯示的方式於螢幕輕鬆瀏覽內容,體驗高效率的生產力(註十二)。透過強化的「多重視窗工具列(Multi-Window Tray)」,搭配「應用程式組(App Pair)」與「側螢幕面板」,使用者可以一次開啟多個應用程式,享受更大的便利性。而其所搭載的多媒體拖移功能(註十三),能讓用戶在不同的應用程式之間,拖放文字、影像文件,快速完成資料傳輸。此外,使用者可以利用「多重視窗截圖(Split Screen Capture)」功能,在某一應用程式快速截圖,接著無縫傳輸至另一應用程式。 - 優化應用程式互動性,支援工作流程-針對內頁螢幕配置,選擇最適合自身需求的優化使用者介面。透過「設定」選單,快速、輕鬆切換大螢幕或傳統的螢幕配置(註十四)。 - 優化應用程式顯示-充份運用生活的每一天,並升級最愛應用程式的瀏覽體驗,包括Gmail、YouTube與Spotify。利用超大尺寸的內頁螢幕,搭配Microsoft 365的一系列Office應用程式,打造媲美平板的使用體驗。例如,利用左側螢幕查看Microsoft Outlook收件匣,同時在右側螢幕進行對話,徹底發揮卓越潛力。透過類似桌機的工列具配置,執行Word文件草稿、Excel工作表、或PowerPoint 簡報。 三星秉持開放合作的理念,透過與Google長期合作,為摺疊裝置打造開放的生態圈。藉由雙方的夥伴關係,三星推動摺疊使用者體驗的創新,以實現打造終極型態的目標。此外,三星與Microsoft 亦建立深厚的盟友關係,結合Galaxy Z Fold2 的強悍硬體與超大螢幕體驗,讓使用者在行動環境中,發揮最大的工作效率。 憑藉Galaxy長久以來的技術領先優勢,三星再次突破行動創新與工藝設計的疆界。隨著全新型態Galaxy Z Fold2的隆重登場,使用者將能以完善的5G(註十五) 寬頻相容性,享受超快的飆網速度。其所搭載的4,500mAh全天長效電池(註十六)與閃電快充(註十七),讓使用者打理更多事務,不必擔心電池續航力不足。Galaxy Z Fold2 亦帶來Samsung DeX無線多工應用(註十八),進一步提升生產力。整合至該裝置的UWB(超寬頻)(註十九)技術,讓使用者透過「指向性分享」功能(註二十),輕鬆、快速分享檔案、照片或影片。 結合創新技術與經典設計,三星與Thom Browne再度跨界合作,推出獨一無二的Galaxy Z Fold2 Thom Browne限量版。接續Galaxy Z Flip Thom Browne限量版的成功,第二次的限量版本進一步探索雙方共通的品牌特質,帶來深化的軟硬體整合。幾何灰搭配標誌性的三色條紋羅緞飾邊,為Galaxy Z Fold2 的獨特設計風格,增添織物質感的視覺效果。在軟體規格方面,加入全新的鎖定螢幕、獨特的照片濾鏡、數位化Thom Browne世界,為每一次的互動,帶來極致奢華感受。 Thom Browne限量版的盒裝內容,包含:Galaxy Z Fold2、Galaxy Watch3、Galaxy Buds Live和百分百客製化配件,所有配件均附有Thom Browne的指標性設計元素。 凡購買Galaxy Z Fold2即可享有Galaxy Z星鑽尊榮服務:只要有諮詢需求,能立即獲得產品專家團隊的禮賓服務(註二十一)。現在,使用者可以透過更便利的方式,進行預約、與專家一對一聯繫、探索Galaxy Z Fold2的獨特體驗。此外,購機一年內,Galaxy Z Fold2用戶只需登錄Samsung Care+,即可享有一次螢幕發生意外損害的維修服務(註二十二)。三星更支援三代Android OS升級系統,確保使用者可擁有最佳的行動體驗(註二十三)。 Galaxy Z Fold2將推出黑(Mystic Black)、金(Mystic Bronze)兩款顏色選擇,預計於2020年9月18日起在包括美國與韓國在內的全球約40個市場販售。即日起於特定市場開放預購,包括美國和歐洲。特定市場另可透過三星官網,為使用者提供轉軸顏色客製方案(註二十四),共推出四款獨特色彩供選擇:銀(Metallic Silver)、金(Metallic Gold)、紅(Metallic Red)與藍色(Metallic Blue)。 即日起Galaxy Z Fold2 Thom Browne限量版同步於特定市場開放預購,於9月25日起全面上市。 註一:對角線測量。受圓角和相機孔影響,實際可視面積會較小。 註二:Galaxy Z Fold2能在75至115的角度範圍內,維持站起狀態;取決於環境與使用情況,可以在更大的角度範圍內運作。 註三:客製化隱藏轉軸服務將於2020年9月1日起在21個特定市場透過三星網站線上提供。(特定市場包含:澳洲,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挪威,紐西蘭,葡萄牙,俄羅斯,西班牙,瑞典,泰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美國和越南。) 註四:「Flex模式」支援內建三星應用程式(相機、視訊通話、媒體瀏覽器、影片播放器、時鐘、日曆、計算機),以及合作夥伴所屬的應用程式,例如YouTube與Google Duo等。 註五:「應用程式流暢切換」支援特定的應用程式;透過與第三方開發者的合作,未來將支援更多的應用程式。 註六:完全展開時,亦可使用「拍攝檢視模式」。欲使用此功能,請輕觸相機使用介面右上角的「拍攝檢視模式」。 註七:偵測到三人以上時,鏡頭會拉遠。前置(廣角)與後置(超廣角)相機可供使用。追蹤距離大約1.5 - 2.5公尺。該項機器學習演算法,能偵測人臉及身體以追蹤拍攝主體的移動。 註八:Galaxy Z Fold2不支援8K錄影(最高支援至4K錄影)。 註九:「一鍵拍錄」能拍攝長達15秒的影像與影片。 註十:僅適用廣角主相機。 註十一:使用者亦可使用「封面螢幕」上的「多重視窗」功能,呈現兩個水平分割的視窗。「多重視窗」支援特定的應用程式;透過與第三方開發者的合作,未來將支援更多的應用程式。 註十二:目前適用三個內建三星應用程式,包括Samsung Notes、網際網路、我的檔案,以及Microsoft 365當中的Office應用程式。(目前僅適用不同功能之間) 註十三:多媒體拖移功能支援特定的應用程式,包括Samsung內建應用程式(媒體瀏覽器、網際網路、訊息、我的檔案、Samsung Notes),以及其他應用程式(Microsoft 365當中的Office應用程式、Microsoft OneDrive、Microsoft Outlook、Gmail、Chrome、Google Maps。) 註十四:適用11個內建三星應用程式,其中包括訊息、聯絡人、電話、我的檔案、網際網路、日曆、時鐘、視訊通話、提醒、計算機、AR 區域等,以及Google所屬應用程式,如YouTube、Gmail、Google Maps、Microsoft Outlook等Microsoft應用程式,以及其它的第三方應用程式,例如Spotify。 註十五:5G速度會有所差異,且須具備最佳網路和連接品質(影響因素包括頻率、頻寬、壅塞度);可用性請參閱電信業者說明。 註十六:根據普通/典型使用者的使用情況進行估計。Strategy Analytics 在 2020 年 7 月25日至2020年8月4日期間,對SM-F916在英國的預發行版本進行了獨立評估,在預設設定下使用 5G Sub6 網路(未在 5G mmWave 網路中測試)。實際電池使用時間,取決於連線環境、選用功能和應用程式、通話和訊息頻率、充電次數、以及其他眾多因素。 註十七:使用隨盒附贈的充電器與數據傳輸線。 註十八:Samsung DeX 多工應用功能,僅適用於支援手機螢幕鏡射的智慧電視(為獲得最佳體驗,請使用於2019年以後上市的三星智慧電視)。 註十九:UWB功能的可用性,視市場及/或適用法令而定。 註二十:「指向性分享」功能的可用性,視市場或電信商而定。 註二十一:Galaxy Z星鑽尊榮服務的可用性,會因市場的不同而有差異。有關Galaxy Z星鑽尊榮服務的完整資訊,詳見三星官網說明。 註二十二:購買Galaxy Z Fold2的Samsung Care+服務,須在手機購買日起30天內完成免費註冊。如果發生事故維修,需完成付款才能獲得針對Galaxy Z Fold2的一次性Samsung Care +服務。防護範圍與可用性,可能會因市場的不同而有差異。有關Galaxy Z星鑽尊榮服務的完整資訊,詳見三星官網說明。 註二十三:Android OS升級版本與功能的可用性,視裝置與市場而定。升級計劃受諸多因素影響,包括但不限於升級的複雜性、機型、市場滲透率等。 註二十四:隱藏式轉軸顏色訂製服務,適用全球21個市場,包括澳洲、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芬蘭、法國、德國、義大利、荷蘭、挪威、紐西蘭、葡萄牙、俄羅斯、西班牙、瑞典、泰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英國、美國與越南。
-
十銓科技推出MP33 PRO PCIe固態硬碟及CX系列2.5吋固態硬碟,全面性升級首推 擴大儲存容量新攻略
針對使用者的不同升級儲存容量需求,十銓科技今日推出高相容性的M.2 2280規格、PCIe Gen3x4介面的MP33 PRO M.2 PCIe 固態硬碟以及使用先進SLC Caching技術的CX1、CX2系列2.5吋固態硬碟,兩款固態硬碟儲存容量齊全,除提供穩定的效能表現,同時是擴大儲存容量的新首選。 MP33 PRO M.2 PCIe SSD採用PCIe Gen3x4高速介面,及高相容性M.2 2280規格,最高讀寫速度可達2,100/1,700 MB/s,4K IOPS 220,000的隨機讀寫能力,使處理資料效率能大幅提升,針對專業使用者所推出最高2TB大容量,可滿足創作者及玩家需要大量素材的儲存空間,而其中內建智慧演算法管理機制,能確保運作效率,在速度躍昇及資料儲存方面更加穩定可靠。 CX系列2.5吋固態硬碟主打入門裝機首選,使用先進的SLC Caching技術,具備優於傳統硬碟四倍的540/490 MB/s的讀取速度,CX全系列固態硬碟分別提供 240GB至1TB等容量,耐震防摔的特性更能提升使用壽命。先前推出之EX系列固態硬碟則針對進階選購,十銓科技為提供消費者多重完整的產品線可做選擇,建立TEAMGROUP家族化產品線,針對不同的升級裝機設備,提供入門至進階的各式解決方案,各種需求一次滿足。
-
KLEVV NEO N610 512GB實測開箱,取代傳統HDD最佳利器SATA 6Gb/s固態硬碟!
當今SSD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新電腦幾乎都以SSD來當成主要儲存裝置,不過在筆電部份,仍有不少中階或入門產品還配置HDD來當成資料碟,以提供更多儲存容量。不少使用者的老筆電,可能還是採用HDD,這些筆電在攜帶過程中,必須得注意碰撞或振動到,以免儲存在HDD的資料受到影響。 隨著SSD的價格平民化,主打高C/P值的SATA SSD,已經達到低於3元/1GB的儲存成本,非常趨近2.5吋筆電HDD約2元/1GB的儲存成本,幾乎可以取代HDD、當成大容量儲存裝置。畢竟SSD採用電子訊號來儲存,比起HDD的磁性訊號更加穩定,再加上SSD沒有機械類元件,不怕振動、碰撞,不僅存取速度快、反應快,也比HDD更省電。因此SATA SSD已成為老式筆電/桌機、新筆電/新桌機用來擴充容量的新選擇,讓筆電在攜帶使用時,不再怕因為振動與晃動而導致資料遺失的可能。 KLEVV (科賦)身為一家記憶體應用廠商,在SSD的產品規劃上,除推出了高速版本的CRAS系列家族、主打PCIe NVMe介面以提供高速資料儲存應用之外,在中階與入門產品方面,也推出了NEO系列家族,採用SATA 6Gbps介面,主打換機與升級市場,可提升電腦系統效能,同時維持最高水準的使用穩定性,賦予使用者在智慧生活時代的新體驗! KLEVV NEO N610 SSD,採用2.5吋7mm高、SATA 6Gbps規格設計,重量僅50克,可取代傳統2.5吋HDD。主控制器採用SMI的SM2258,為一款支援4通道3D TLC NAND的SSD控制器,可支援外部DDR3/DDR3L記憶體來當快取緩衝區,以提升資料讀寫速度。 在其他先進功能方面,包含支援DevSleep省電模式、TRIM指令,以及S.M.A.R.T(自我監測、分析及報告技術),也都一應俱全,再加入SMI自家NANDXtend的ECC錯誤校正技術,並具備智慧型SLC快取演算技術、全域平均抹寫技術等特色,不僅能提升SSD的資料安全保護功能,並將耐用性達到最大化,以提供用戶更好的電腦使用環境。 N610 SSD的容量有256GB、512GB、1TB可供選擇,官方讀寫速度最高可達560 / 520 MB/s,速度比一般HDD快3~4倍左右,對於一般使用者在執行各式應用程式,或是多工存取時,能夠快速讀寫與反應,提供絕對優於HDD系統的使用體驗。 至於耐用性方面,256GB/512GB/1TB的TBW (資料寫入總位元數)分別是150TB、300TB、600TB。以本次介紹的512GB機種為例,可以寫入共300TB的資料量,亦即如果使用者每日平均寫入164GB資料量的話,可以用個5年沒問題,這也剛好是該產品的最大保固期。 N610 SSD採用黑色外殼設計,搭配上方的黑銀色相間的菱形紋貼紙標示,格外令人注目,背面則單純貼上產品標示。內部採用簡單的螺絲固定,其PCB僅有外殼的2/3面積,且佈線俐落,正面可以看到主控制器、DRAM緩衝記憶體,以及NAND顆粒。由於表面溫度夠低,加上外殼也有導熱設計,可保證在大量存取與長時間存取時,SSD本身依然能夠正常運作,不會發生過熱掉速的狀況。 ▼表 KLEVV NEO N610 SSD規格表 對於從傳統HDD升級至SSD,或是從小容量SSD升級至大容量SSD的玩家來說,要重新安裝作業系統與應用程式,可說是一場夢魘,因此KLEVV也隨贈Acronis True Image HD 2015/2018軟體,可幫助使用者將既有HDD的所有資料,快速遷移至新的SSD裡面,不用重灌系統,即可馬上享受新SSD帶來的整體效能提升快感! 使用該軟體之前,只要先上KLEVV官網,將產品序號填入並留下Email,即可取得該軟體的序號,再來就是下載Acronis主程式來安裝至既有系統裡面,接著就可以靠該軟體來幫您從HDD的資料一次搬移到SSD啦! KLEVV的NEO N610 SSD,在搭載IMFT原廠顆粒,以及SMI的SSD主控晶片之下,會有什麼樣的效能表現呢?以下就來測測看。 ● 處理器: AMD Ryzen R9 3900XT ● 主機板: ASRock B550 Taichi ● 記憶體: G.Skill Flare X DDR4-3200 @3200 8GB x2 ● 顯示卡: AMD Radeon RX 5700 XT ● 電源供應器: MISTEL Vision MX850 850W ● SSD: KLEVV NEO N610 512GB ● 作業系統: Windows 10專業版 x64 v1909 整體而言,KLEVV以純熟的技術來設計SATA SSD,搭載IMFT原廠顆粒、SMI的SSD主控晶片,並賦予各式資料安全技術 (如LDPC ECC錯誤校正技術,支援S.M.A.R.T、智慧型SLC快取演算技術、全域平均抹寫技術等特色),更提供了五年保固服務,讓平價SATA SSD也能擁有絕佳的品質與效能。玩家只要花少少的費用,就能脫離慢速電腦的等待夢魘,讓老電腦也能如虎添翼般的快速執行,或是可以添購來當成資料碟,以存放大量的檔案,這樣比起買大容量的HDD來說更安全、更快速,值得玩家們考慮升級選購。 品牌名稱:KLEVV - 科賦 廠商名稱:艾思科有限公司 - ESSENCORE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富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 AFASTOR 代理商電話:02-8978-6066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Kingston金士頓推出新一代KC2500 NVMe PCIe SSD固態硬碟
全球記憶體儲存領導品牌Kingston金士頓,今日宣布正式推出新一代KC2500 M.2 NVMe™ PCIe SSD 固態硬碟,採用最新的Gen 3.0 x 4 控制器和96層3D TLC NAND,可提供高達3,500MB/s 及 2,900MB/s 1的讀取及寫入速度。KC2500具備卓越的效能表現及耐用性,可有效提升桌上型電腦、工作站與高效能運算(HPC)系統的工作效率。 KC2500具備高達2TB2的容量選擇,精巧的M.2 2280 規格尺寸不但節省安裝空間,更可讓使用者受益於PCIe高速效能。具備自我加密功能的KC2500 SSD固態硬碟,採用 256 位元 AES 硬體型加密以進行端對端資料保護,更支援TCG Opal 2.0 安全性管理解決方案,此功能可搭配Symantec™、McAfee™、WinMagic® 等獨立軟體廠商之軟體執行。此外,KC2500亦內建Microsoft eDrive功能,可透過BitLocker啟動以確保資料安全無虞。 Kingston表示:「KC2500 SSD固態硬碟為追求高效能的PC用戶樹立了全新標竿,透過頂尖的速度與可靠性,可處理桌上型電腦、工作站及高效能運算(HPC)系統的繁重工作負載。此款NVMe PCIe SSD兼具精巧的M.2規格尺寸及全方位的資安加密機制,可為有系統升級需求的組織與用戶提供更具靈活度的絕佳選擇。」 KC2500 NVMe PCIe SSD 固態硬碟共有250GB、500GB、1TB及2TB2的儲存容量選擇、五年產品保固及免費技術支援服務。
-
十隻市售SSD介紹測試!SATA再見、哈囉M.2 SSD!主流Gen 3 SSD選購心得大法
前一篇文章中,跟大家介紹過了選購Gen 3 SSD時要注意的規格,以及為何Gen 3 SSD會是當前DIY自組電腦時主要的儲存空間選項。本篇文章我們將針對市面上知名品牌的10款Gen 3 SSD,來進行開箱與實測,以供玩家們選購時的參考。當然,市面上能買到的SSD當然是絕對不止這些,這次我們選的是知名品牌的主流產品為主,讓玩家做為選購前的參考標準。以下將針對這些SSD做快速的重點介紹,和進一步的數據測試,來提供玩家或是初次組電腦的玩家們,更細部的選購參考。 以下是本文介紹的10款SSD的產品列表: (1) Kingston A2000 1TB SSD (2) Kingston KC2500 1TB SSD (3) Micron Crucial P5 2TB SSD (4) SP UD70 2TB SSD (5) T-FORCE Cardea Zero Z340 1TB SSD (6) Samsung 970 Evo Plus 1TB SSD (7) Seagate FireCuda C510 1TB SSD (8) Transcend PCIe SSD 220S 1TB SSD (9) Western Digital WD Blue SN550 NVMe SSD (10) XPG SX8200 Pro 1TB SSD A2000系列SSD是Kingston針對入門等級玩家所推出的高C/P值Gen 3 SSD,適用於系統製造商、DIY系統建置商及欲提升個人電腦速度的初階使用者,官方公佈的循序讀取和寫入速度為2200 / 2000 MB/s,至於IOPS部分,1TB版本則是達到250K / 220K的表現,以一般日常使用來說是非常足夠的選擇,玩家如果想要從先前的SATA SSD中解放的話,A2000可以帶來高出其3倍的效能,可進一步帶來縮短效能時間、減少耗電量和降低熱能等優勢。 A2000採用3D NAND TLC架構,容量部分提供256GB、500GB、1TB三種,玩家可以自由根據自己的需求去選購,A2000也具備自行加密功能,採用256位元XTS-AES硬體型加密以進行端對端資料保護;並且支援獨立軟體廠商如Symantec、McAfee、WinMagic等所開發的TCG Opal 2.0安全性管理解決方案,同時也內建支援eDrive的安全性儲存規格,可與BitLocker搭配使用,雖然是作為一般入門玩家使用,但在安全上的設定卻是一點也不馬虎阿! 其他規格像是寫入TBW部分,1TB的版本達到600TBW,同時具備5年保固,換算下來的話,其DWPD每日硬碟寫入量落在0.329,也就是大約33%的容量(約330GB),考量到其產品價格和定位,玩家每日可使用的儲存空間容量還ok,足夠一般日常使用。 Kingston另外推出的KC2500 SSD主要則是針對進階遊戲或電競玩家、創作者與工作站應用而來,採用最新的Gen 3x4控制器和96層3D NAND TLC架構,確保讀寫速度表現能來到3500 / 2900 MB/s的水準,讓玩家不管是一般桌上型電腦、工作站還是高效能運算(HPC)系統的工作效率,都能獲得進一步提升。 在規格上,KC2500提供多種容量可選擇,包含250GB、500GB、1TB和2TB版本,我們這次評測的版本是1TB的選項,這部分的IOPS數值來到375K / 300K水準,而搭配的TBW寫入量則是從250GB的150TBW一路隨容量Double提升,1TB版本落在600TBW、2TB更是達到1200TBW。而關於DWPD的部分,換算下來1TB版本大約為0.329,也就是約33%的寫入量(約330GB),如果玩家要拿來做為一般電競或是創作者使用的話,是非常足夠的。 另外,和Kingston的SSD都會針對安全性做強化,因此KC2500也具備自行加密的功能,除了本身就已經採用XTS-AES 256位元硬體型加密以進行端對端資料保護以外,也同時支援其他廠商如Symantec、McAfee、WinMagic等所開發的TCG Opal 2.0安全性管理設定,確保玩家在一般使用下能夠擁有一定的安全把關。 美光Crucial自從先前針對親民等級的SSD推出Crucial P1以後,近期又推出第二代產品,其中包含先前,當時該SSD採用的是QLC架構,但同場小編就有和大家預告過其實同一時間Crucial就有對TLC架構方面,推出針對玩家打造的Crucial P5,這次終於和大家見面了。 這次Crucial P5採用的是3D NAND TLC架構,在讀寫速度和耐寫度方面對比P2和P1都有明顯的提升,先說速度的部分,官方的讀寫速度來到3400 / 3000 MB/s,可說是完全進入了「3000俱樂部」的行列中,至於在TBW中則是達到1200TBW,換算成DWPD的話,約略等於0.329(約略是660GB左右),作為一般日常使用或是有大量檔案傳輸需求的創作者的話是絕對足夠應付的。 另外,容量部分Crucial P5有提供包含250GB、500GB、1TB、2TB版本,玩家可以藉此來評估自己的所需做彈性選擇。 在其他功能方面,Crucial P5 SSD 2TB具備動態寫入加速、修正錯誤和過熱保護等功能,同時本身也具備快速的硬碟加密增強資料安全性和管理,可以確保玩家在5年的保固期間內,擁有最佳化效能和耐用度。 說到產品的品質和耐久度等標準,相信許多玩家第一個可能都滿容易會聯想到Samsung的EVO系列SSD,該系列又有區分出一般「EVO」系列和「EVO Plus」系列,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在效能上,以同樣都是1TB容量的版本來說,EVO版本讀寫速度在3400 / 2500 MB/s、EVO Plus的部分則是3500 / 3300 MB/s,比EVO版本速度提高約53%,其餘的規格和特色功能基本上大抵是相同的,而我們這次評測的版本則是Samsung 970 EVO Plus SSD 1TB版本,是速度比較快的選項。 關於規格部分,除了前面提到的讀寫速度以外,比較值得一提的是,在架構上Samsung 970 EVO Plus SSD 1TB是採用Samsung V-NAND 3-bit MLC架構,在耐用度上會更加強大些,這同時也是為什麼Samsung SSD一向會給人較耐寫的一個原因之一,另外,在隨機4K讀寫IOPS數值上,雖然可能會因測試規格不同有些微差異,不過官方數值是落在500K / 450K。 容量選擇部分,Samsung提供250GB、500GB、1TB和2TB四種給玩家選擇,保固為五年,在耐用度方面,1TB版本的寫入量為600TBW(2TB版可達到1200TBW),換算下來的DWPD約為每日328GB的用量,以一般的日常使用狀況來說是絕對足夠的。 另外,970 EVO Plus SSD 1TB也採用三星鍍鎳控制器和散熱片,應用「動態散熱防護」(Dynamic Thermal Guard)技術,可自動監控並保持穩定的工作溫度,再搭配三星自家的魔術師軟體,可提供個性化零件檢查和個人用戶附加設定功能,確保玩家使用體驗。 Seagate旗下針對電競和效能為訴求的FireCuda火梭魚系列,在Gen 3世代中推出FireCuda 510 SSD,容量部分提供500GB、1TB和2TB三種選擇,官方讀寫速度來到3450 / 3200 MB/s,也是進入「3000俱樂部」的一個選項,至於隨機4K讀寫部分則是達到620K / 600K大關,速度表現十分驚人。 FireCuda 510 SSD採用的是3D NAND TLC架構,但其最大優點在於耐寫度,以相同的1TB容量版本來說,FireCuda 510 SSD 1TB具備1300TBW, 換算成DWPD的話,就是每日可寫入量高達約712GB,如果是更大容量的2TB版本則TBW達到2600的情況下,更是可以將DWPD上看將近1.5TB大關,幾乎可以讓玩家每天吃滿2TB FireCuda 510 SSD也無妨(不過還是不建議啦XD!) 另外可藉由Seagate的SeaTools做硬碟分析測試,可提供包含硬碟健康狀態監控、效能監控、軟體韌體更新等功能,使用上非常便利。另外比較特別的一點是,Seagate玩家可註冊FireCuda系列硬碟,即可選擇是否要購買Rescue資料救援計畫,可避免意外丟失資料時,能尋求資料救援團隊的協助。 致力於電腦周邊的廣穎(Silicon Power, SP),針對Gen 3 SSD的部分推出UD70 PCIe Gen3 SSD,採用Gen 3x4介面並符合NVMe 1.3,讀寫速度方面官方數據達到3400 / 3000 MB/s,也同樣是列席「3000俱樂部」行列,而因為符合M.2 2280規格的情況下,除了作為桌上型電腦儲存空間使用外,廣穎也推薦玩家可以將其作為筆電升級使用,尤其做為輕薄筆電的選項更是十分適合,可以讓玩家享有高傳輸和低功耗的特性,提高使用效率。 規格方面,UD70採用的是3D QLC架構,容量提供500GB、1TB和2TB給玩家使用,而我們這次評測的版本便是最高階的2TB版本,循序讀寫速度飆破3000大關外,官方IOPS數值更是來到250K / 650K,作為一般日常的使用下絕對是綽綽有餘的,廣穎也推薦電競玩家或是專業的超頻狂熱分子,可以將該SSD作為儲存空間來使用。 另外,除了本身的規格優秀外,廣穎也支援RAID engine資料保護機制,可以確保資料安全,並且維持傳輸數據的完整性和保持系統長效穩定。搭配本身五年保固下的530 TBW耐寫度,換算下來的話,DWPD達到約290 GB,耐用度絕對足夠應付各式使用情境,玩家可以安心服用! 由十銓推出的T-FORCE Cardea Zero Z340 Gen 3x4 SSD 1TB,先前我們有曾經跟玩家,和這次評測的Z340 Gen 3x4版本兩者在外觀上可說是一模一樣,採用3D NAND TLC架構,除了主打Gen 3x4的高速讀寫表現以外(官方數據 3400/3000 MB/s),也同強調具備高隨機4K讀寫IOPS表現,兩者都是在Gen 3x4的介面下可預期的效能水準。 不過外觀上比較特別的是,Z340 SSD搭配了由T-FORCE研發的專利石墨烯銅箔散熱模組,用特殊的疊構技術將石墨烯、銅箔、絕緣層進行膠合,厚度不到1mm,有效排除許多機構干涉的組裝問題,視覺上來說也讓整張SSD的質感大大加分,雖然是作為散熱片的設計,但該石墨烯極薄的厚度讓人愛不釋手,上方也放了金色的產品名稱和圖騰視覺效果,增添了些精品氣息。 其他功能方面,Z340 SSD支援TRIM 指令、S.M.A.R.T 自我檢測分析報告技術、LDPC ECC糾錯與校正機制、E2E Data Protection (端到端資料保護)及全區平均抹寫技術 (Global Wear Leveling) 等技術,可幫助資料運作效率、提升固態硬碟使用壽命,也讓玩家可以確保資料安全、發揮最高的效能及傳輸穩定度。 另外,T-FORCE提供Z340 SSD長達五年的保固期,容量方面分別有256GB、512GB、1TB三種,以我們這次評測的1TB版本來說,TBW數值來到1665TB,再搭配相關的軟體輔助後,可以確保玩家在使用期間使用無慮。至於DWPD部分,換算下來大約為0.891,也就是每日可寫入量為89%(約911GB),玩家可以放心的以大檔案進行傳輸。 創見(Transcend)作為記憶體模組大廠之一,也推出PCIe Gen 3 SSD做應對,代表產品即是本次評測的PCIe SSD 220S,主推影音編輯、電競玩家與企業用戶等高階應用,同時也具備多種安全性功能保護,確保玩家在使用SSD時,資料安全無慮。 規格上採用的是3D NAND TLC架構,並且提供256GB、512GB、1TB、2TB多種儲存空間選擇給玩家,其中,我們這次評測的1TB版本,其循序讀寫速度落在3400 / 1900 MB/s,而高階的2TB版本則是會將寫入速度大幅拉高,讓讀寫速度來到3500 / 2700 MB/s,不過1900 MB/s的寫入速度在普通日常情況下也是非常足夠使用了。另外,IOPS數值方面,1TB版本落在300K / 340K,TBW耐寫度則是有2200TBW,產品耐寫度方面非常不錯,五年保固換算成DWPD的話,大約落在1.17,也就是每日可寫入量逼近1050GB,也就是即便把SSD寫滿也還算是在額度內,2TB版本更是能達到驚人的4400TBW。 軟體方面,則是有創見SSD Scope軟體可提供SSD使用,藉由人性化的操作介面,玩家可以監控SSD的健康狀況和優化效能,同時還能針對內部做自我檢測S.M.A.R.T.報告、診斷掃描、安全清除資料、TRIM偵測啟用、韌體更新等等,能提供的功能非常多元。 Western Digital在去年接續黑標SSD的極度好評下,緊接著再度推出藍標入門的類別的Western Digital WD Blue SN500,主打的是玩家入手的第一顆SSD,同時也在該SSD上首度將自家藍標轉進為PCIe NVMe架構,藍標SSD定位在主流玩家入門等級,這次新推出的Western Digital WD Blue SN550 NVMe SSD 1TB相較於上一代來說,內部的規格都升級了不少,並且將容量選擇向上拉高到了1TB選項,確保更彈性的使用條件。官方提供的理論讀寫速度達到2400 /1950 MB/s,也是比原先SN500的1700MB/s還要快上許多。 內部規格上來說,採用96層TLC 3D NAND架構,IOPS數值方面來到410K / 405K,效能表現上也不錯。另外,3D NAND顆粒也與控制器IC不再那麼緊密,而是分開佈線,以分散SN550所產生的熱量,讓讀寫效能表現更好。 五年保固下,TBW數值方面為600,算是中規中矩的耐寫度,換算下來的話,1TB版本每日可寫入量DWPD約略等於328GB,考量到SN550 SSD本身的定位就是經濟實惠的硬碟,這樣的耐寫度也是很合理的,足夠一般日常使用。 在軟體方面,Western Digital也提供玩家Western Digital SSD Dashboard軟體,玩家可以藉此查看SSD相關的健康報告、韌體更新、資料整理等功能,隨時掌握SSD狀況。除此之外,另外還有Acronis True Image Western Digital Edition系統轉移、備份軟體等等,可以進一步方便玩家進行額外的設定,讓玩家在使用上更便利。 XPG近年以極快的速度針對電腦、筆電做了非常完整的周邊產品線,以電競作為主打起家的XPG,針對Gen 3 SSD部分則是推出了SX8200和SX8200 Pro兩種,其中尤其又以後者效能更強,XPG SX8200 Pro SSD共有256GB、512GB、1TB、2TB等容量可供選擇,比較特別的是除了SSD本身,也附贈DIY玩家專用的散熱片,方便玩家使用,為了讓SSD發揮全速,建議要貼上散熱片,或配合主機板的M.2散熱設計,來讓SSD發揮應有的存取效能。 規格上,XPG SX8200 Pro採用3D NAND TLC快閃記憶體顆粒、相容於NVMe 1.3標準、支援SLC快取機制,讀寫速度官方數字來到3500 / 3000 MB/s,是名符其實的「3000俱樂部」名人之一,至於在IOPS數值上,隨機4K讀寫來到390K / 380K,做為普通日常使用非常足夠,同時也能給電競或高效玩家使用。至於耐寫度方面,1TB版本擁有640TBW,換算成DWPD的話即是0.342、也就是每日寫入量約350GB,在五年的保固下,足夠應付日常使用了。 另外,在軟體和安全方面,具備SLC Caching、DRAM Cache Buffer、E2E端到端資料保護和LDPC ECC除錯機制,確保資料傳輸的準確度,並延長快閃記憶體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還能在保護資料安全的同時,提升SSD的整體穩定性,確保保固期內玩家能安心存放資料。 前面關於購買Gen 3 SSD該注意的兩三事部分已經針對不少規格看點做說明,這次就目前市售的10款SSD做了簡單的小測試給有興趣的玩家參考,可以藉此當作玩家購買前的簡單標準。但正如小編一再強調的,Gen 3 SSD能選擇的產品絕對不只這些,不像Gen 4 SSD僅屈指可數的數量,Gen 3 SSD認真可說是有「一拖拉庫」可挑,在任何預算下,都能挑到滿足自己需求的選項,但重點就在於玩家要能盡量避免踩雷的風險,減少花冤枉錢。 另外這邊也要感謝本次提供產品的SSD廠商,畢竟橫向評測的部分肯定會有數字上的高低,但每款SSD在廠商角度都有不同的定位,玩家在撇開價格的情況下,還是要考慮SSD本身自帶的規格,像是速度、IOPS、TBW這些,同時也要考量廠商為玩家提供的相關軟體或是售後服務,綜合評估以後再做選擇才是最恰當的! ★沒新聞心癢?加入PCDIY!官方Telegram頻道: ☆「找嘸人」聊科技?加入PCDIY! Telegram討論群:
最多人點閱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PLEXTOR M8PeY 256GB、512GB、1TB實測開箱,玩家級NVMe型PCIe 3.0 x4 SSD效能實測大作戰!
- 十銓T-FORCE CARDEA 1TB散熱片版本實測開箱,PCIe 4.0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 PLEXTOR M7V 256GB SSD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物超所值之選!
-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480GB實測開箱,進階級固態硬碟中的玩家聖物!
- KLEVV NEO N610 512GB實測開箱,取代傳統HDD最佳利器SATA 6Gb/s固態硬碟!
-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 PLEXTOR M6V 256GB SSD實測開箱,台灣品牌固態硬碟中的經典之作!
-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3.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Crucial MX300 750GB實測開箱,3D NAND固態硬碟全面來襲!
- KLEVV CRAS C710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 M.2 NVMe固態硬碟!
- ezlink Panzer IV-H SSD 128GB實測開箱,戰力十足的物超所值固態硬碟!